和小孩子对话
和小可爱聊天,她常问我:“Daddy,你讲的是什么,Daddy,所以,我们在聊什么,Daddy,你为什么讲这些?”在她看起来,我的叙述跑题了。
其实并不是。
之所以和孩子对话用一种扰乱意识的叙述方式,是为了让她更好的领会我想传达的观点。
向孩子传递一个观点有几个途径:一,直接教;二,通过故事给;三,言传身教。言传身教的效果最好,但需要模拟一种场景;直接教就好像填鸭,需要解决人的保护机制,自我是人存在的基础,意识会对抗与自我有冲突的观点,产生对抗;就好比课堂中的学生,如果听不喜欢老师的课,会不由地坐在后排,而且大多数在意识短暂强制后开始睡觉。
所以我常给孩子讲故事和一些具体的事实,而不讲观点,观点最好的传递方式是让孩子自己领悟,潜意识接受后形成自身的思维模式才有意义。观点是一个人希望另一个人遵循的思维路径,体现在现实中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影响力;如果说观点是骨,故事是肉,那么在叙述中,字里行间的故事比观点的作用更大。
以游戏代替惩罚
孩子发脾气不小心损坏了家里茶几的玻璃,没有责怪她,而是让她意识到发脾气的错误,让她写下按半价赔偿的承诺,赔偿价值 1500 虚拟币,如果进行创作和劳动,则可以领取积分并记账,帐目可以按 100 换取虚拟币。
当孩子犯错时,体罚和责骂没有价值,不如以此为机会让孩子学习和体会个人责任,以及使用个人劳动换取的价值量。
在过去的几个月里,小可爱制作了四个小视频,并启动了两篇漫画创作和两篇小说设定,由此衍生出一个我们要可以一起成立家庭工作室,并设计一个游戏。通过这个游戏,还可以实践模拟项目管理和游戏设计过程。
一至三岁的小孩
一至三岁的小孩,最需要的是陪伴和被满足。相比刚出生的小猫,人的幼年就像地球动物的 BUG 或者封印,可以说如果没有上一代的照顾,下一代基本就玩完了,而猩猩猴子、猫猫狗狗都会厉害得多。
太太完成了考试
太太能长期宅,今年的收获是完成了一科考试,她不喜欢设定太高的目标,只接受和考虑能实现的目标。
工作
做了许多产品的工作,学(shi)会(ying)了如何和老六一起协作,却因职级过高,正在经历被裁。
Rust
继续磕李诞的脱口秀节目、车导的新说唱、马东的喜剧大赛(比奇葩说更好看,因为肉多骨头少),以及开始磕 Rust,虽然它可能并不适合这个领域,因为 Web 更近用户,变化很多,编译起来又不够快。
而 PHP 每个页面从字符串的角度看就是一个可单独更新的服务,现正将原 PHP 实现的重新以 Rust 实现;同时,既然玩 Rust,在 jamstack 查Rust 的笔记也就是用 Zola 或者 mdBook,在处理 Zola 的 i18n 时,遇到了 Fluent,一种不同于 gettext 翻译 DSL,但发现 Zola 的 Elasticlunr.js 不支持中文,经过在 github 广泛查询,有关前端中文全文检索的 PR 都没有被实现和合入。虽然查询结果中也有支持中文的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。
回到此需求的本质来考虑,如果有一个“在前端实现按中文内容进行全文检索”的需求,这就是一个扭曲的需求:一、中文内容建立索引需要时间,并不适合在前端完成,这部分更适合在服务端完成;二、即使建立好全文索引,也需要将所有的索引下载到前端,这个过程需要需要一些时间让用户等待,虽然可以实现前端缓存,但并不是好方案。因此退而求其次,要么使用一个领域专属的关键词库,要么使用后端数据库检索,或者全文检索;要么使用成熟方案。
有人说领域最终都会使用 DSL 来解决,其实很牵强,就好象说“PHP 是最好的语言”,或说“凡可 JavaScript 实现的,都会使用 JavaScript 实现。”其实这些观点都很好笑,却和事实不符,其背后都有其它是或不是的原因。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,在真实的内核上包裹着多层虚像。
Emacs
以前的工作环境涉及 Linux,现在 IT 云化后反而接触少了,办公 PC 又是 Windows,导致就没有常用 Emacs 了,但还是怀念经典,它们经历更长的周期和演化,比如 Org Mode,于是又在自己的 Home PC 上折腾了一下 init.el。
Finance
这一年多的工作离开金融领域,是一个遗憾,绿景还来对我进行了一次洗劫。
抗疫
某口某罩深深的影响了生活,三来年,我们从亲变成了宝子,还好已出现了逐渐人和 V 相适应和共存迹象,按目前的情况,也许我们还要和 V 共度许多年。
阅读
今年阅读了《软件需求》和《软件需求与可视化模型》,这让需求管理技术更加系统化,尤其是阅读前者,软件需求过程中,反映的都是企业、职场和人性,所以问题还是那些问题。
咖啡消费
疫情以前,大量消费咖啡,大部分在星巴克,其次是订阅的新鲜烘焙的庄园咖啡豆进行手冲;疫情发生后,咖啡消费转到了瑞幸,从最初的半似星巴克印象,到被做空,到几乎退市,再后来利用产品创新和谷爱凌代言重塑品牌,厚乳、生椰、生酪、Dirty 等爆款频出,星家的产品在迎战上惜败,星家其实不用在精品咖啡上竞争,臻选其实就够了,不用正面迎敌。精品咖啡受众还比较小,除了卖豆,难以产品化,其逻辑是精品咖啡玩风味,风味和产品是互锁的,因此产品小众即使有,也难定型,其商业模式只在卖豆,而卖豆人的想象力不够,产生附加值低,还不如选好细分消费者赛道,研发一些本土喜爱的产品。我如果可以参与星巴克战略管理,会建议管理层放下傲慢,更放权并落地本土产品的研发。
从高分豆到庄园豆,从星巴克到手冲,现在反而是新鲜的挂耳和新速溶消费最多,已不再特别找寻特别的风味,饮用习惯让产品便利性成了最关键的因素,因为咖啡要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,必须是一种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