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在常见病上取代医生

Kaffa 发布于

分类: 读书 标签: ai-doctor

AI 在常见病上取代医生

AI 应用的发展日新月异,看到一个数据说,AI 的基础诊疗水平超越初级医生。对于常见病症,AI 在常见病诊疗上取代医生的可能性有多大?

对症下药

常见病的诊疗模式一般是:向医生准确描述症状,医生开具检查单,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症状综合判断出属于哪种常见病症,医生提供诊疗方法,开药。总结起来就是,对症下药。

可以看出,此处将医生换做 AI Agent 是可行的。

眼疾的例子

病患:眼镜干涩发痒,几日不好,用什么药物?

AI:

  1. 干眼症(最常见,主要症状:干涩、异物感、偶尔痒)

首选药物:人工泪液滴眼液,如玻璃酸钠滴眼液、聚乙二醇滴眼液。 使用要点:选择无防腐剂的单剂量包装,避免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产品损伤眼表;每天 3-4 次,眼干明显时可增加次数。

  1. 过敏性结膜炎(症状:痒感强烈、眼白发红、可能伴随打喷嚏)

常用药物:抗组胺类滴眼液,如盐酸左卡巴斯汀滴眼液、奥洛他定滴眼液。 使用要点:痒时滴用,避免揉眼;若症状严重,可搭配口服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),但需注意嗜睡等副作用。

  1. 轻度细菌性炎症(症状:眼痒、分泌物增多、眼睛发红)

推荐药物:抗生素类滴眼液,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、妥布霉素滴眼液。 使用要点:需确认有细菌感染迹象(如黄色分泌物),避免滥用;按说明书使用,通常连续用 5-7 天,症状无改善需停药就医。

病患:过程简单,很方便判断,首先,看是否有分泌物增多,若有,则判断为 3,再看有无过敏史,若有,则判断为 2,若都没有,则判断为 1;然后换一个 专用医疗 AI 提问,以确定用药;网购药物,完成用药。

可以看出,有了 AI 之后,若患者具备一定医疗尝试,具备查阅医疗手册能力,则可以将 AI 当作医疗服务来用,大大简化诊疗过程。

AI 在多大程度上取代医生

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相信第一目标是 80 / 20,其次是 98 / 2。

若 AI 具备足够的诊疗数据情况下,例如大模型能将全国/全世界的医疗数据加入训练,则可以得出能力惊人的垂直领域大模型。

AI 医疗的终极服务形式

随身设备采集数据,根据数据诊断,随后自动诊断开药,经过患者同意后,无人机将药物投放到领取点。甚至在未生病时,提前预判,提前诊疗用药。

当然,上面都是瞎想,对医学须保持敬畏之心,相信在许多复杂病例和非常依赖手术经验的领域,AI 永远无法取代有经验的医生。这点同其它领域一样,似乎有了 AI 以后,有价值的只剩专家。但若长期依赖 AI,专家该如何产生的。若抛开给患者提供的“情绪价值”来说,专家也可看作一种用病例长期训练出的“诊断模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