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读书法的思考

Kaffa 发布于 最后修改

分类: 读书 标签: 读书法

读书

喜欢读书的人,总会思考如何读书,会发现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以及还从国学入手,会遇到《朱子读书法》。

也许是心境变化,对读书的态度也变了。

最初不怎么读书,后来瞎看,什么都看,后来读可用之书,再后来不怎么读书了。

子弹笔记

之前从 YouTube 上学习到 bujo,才发现从数字化的笔记法,得回归到年月周的纸质,定制自己的符号体系才舒适。

无疑互联网改变了人获取信息的方式,但很难说能从互联网比书籍更快获得可用的知识。

使用经过挑选的书籍,优势是成体系的,有内在逻辑的,经过了沉淀的知识体系,缺点是可能失效或滞后,但这两点算小缺点。

拆书 or 求真

多年前参与过读书会,也接触过拆书帮,但从最开始就不太认同。假设一本书讲了 ABC,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可能可以得到不全面的观点 AC,或者结合自身的观点 BCD,或丝毫不相关的 EF,拆书的合理性在于对拆书家有用,缺点是可能会丢失了原书文本的关系,这会导致认同的被强化,不认同处又恰是缺陷的却降低了被重塑的可能。 所以,想明白读书的方法,一定是理清了书、读者和场景的关系。

之所以读,一定是所期望的。我个人的读书法一直是选精、谦慎、循序渐进、主题阅读,这种的缺点是慢,易受干扰,易怠。

现在没有这么多时间读书时,后来我发现,许多现代的思维模型恰好适合场景化的读书法。进入一个场景,明确读的目的,带着预设才去读,往往能有所收获。